XPPen20周年庆特辑: 对话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XPPen特别奖获奖团队
2025-09-12 14:33:37

——通过艺术,交织过去与未来,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

当梦想照进现实,画笔便有了方向。值此20周年之际,XPPen与享有“动画奥斯卡”盛誉的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Annecy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ilm Festival)携手——首次设立毕业作品竞赛单元的“XPPen特别奖”(XPPen Award for a Graduation Film)。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青年动画团队凭借其毕设作品《Won't Be Here》获此殊荣,这不仅彰显着他们出色的创作才华,更是对XPPen带给艺术创作者梦想成真的惊喜最真实的写照。

XPPen在20周年之际展开“逐梦未来、梦想成真”系列庆祝活动,并荣幸邀请到获奖团队的核心成员——谭家立、朱皓源、张楚玥、王宇轩和曹澜,共同展开一场关于“现实”与“回忆”的心灵对话,探讨其作品背后对存在、关系与记忆的深刻共鸣与思考,以及他们对生活中那些看似琐碎却无比珍贵的瞬间的热爱与珍视。

《我不在的明天》制作团队在安纳西

关于XPPen与梦想

XPPen: 谈谈您心中的XPPen?

XPPen是一家在数字绘画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品牌,我身边也有一些同学和朋友在使用XPPen的产品进行创作。我认为与安纳西这样的平台合作,XPPen可以帮助中国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影响力,推动动画电影的发展,同时也能助力像我们这样的动画创作者追逐梦想。我希望在更多的创意展览、艺术节、游戏开发大会等场合看到XPPen的身影,我很欣赏XPPen敢想敢画敢不同的精神表达,期待未来XPPen能打造更多艺术交流的平台。

XPPen: 在体验完XPPen Artist Pro 24(Gen 2)后您有什么感受呢?

XPPen的Artist Pro 24 (Gen2) ,它的刷新率,165hz非常高,能更稳定灵敏呈现图像;在屏显方面拥有超清晰的大屏配置,帮助细节的呈现更清晰;色彩方面的显示也能够满足我们作为专业创作者的高要求;它的16K压感和更细腻、灵敏的笔触,能够给我更流畅的创作体验,同时兼顾效率和品质。

XPPen: XPPen20周年庆典主题是“逐梦未来 梦想成真”,值此之际,我们想问您对未来的期待是什么,心中有没有一个理想的自己呢?

与其说有个“理想的我”在远方等着,不如说我希望自己始终是一个“还在变化、还在探索、还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的状态。未来的样子,就让它随着我的行动和选择,自然浮现吧。

XPPen: XPPen成立20周年之际,您对XPPen有什么特别的祝福或寄语吗?

XPPen,20岁生日快乐!希望XPPen在下一个20年里,能够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和灵感,创造出更加出色的产品,激励更多创作者实现他们的梦想!

image

从左到右 张楚玥 谭家立 王宇轩 汤浅政明 朱皓源 金沛霖

关于作品与感受:

XPPen: 对于这次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节之旅以及这次获奖经历,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最开始收到入围邮件时,我们大家都感到不可置信,没想到自己的毕业设计第一次入围会在安纳西这样的大展上,心中忐忑不安。但我们很快决定参加,因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在整个动画节中,我们忙于参与放映和交流活动,见识了许多前沿的表现手法,也了解到一些平时难以得知的市场动态,收获颇丰。

关于获奖,我们一开始并未过多考虑,因为能够入围已是难得的机会。直到颁奖时,许多观众和业内人士向我们表达了认可,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感动,意识到我们的作品触动了许多人。这次获奖经历最大的意义在于给予我们创作上的激励,让我们更加坚定地继续创作。

XPPen: 作品呈现不同的时间维度,从而构建出一种错位交叠的时间结构,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表达中刻意用相机这样的元素去呈方式?

回忆像梦,很多时候都并不清晰具体。很多时候人们记住的只是某一个声音、一个画面、一个物件,这些琐碎的瞬间是回到过去的碎片,拼接起回忆的感受。而相机就是记录这些琐碎瞬间的载体。很多时候翻看他人相册并不能直接根据相片串联起完整的历程,而作为摄者的我们却能从这些琐碎的影像中回忆起当时的温暖。相机的加入,一方面是一个逻辑支点。它解释了为什么影片里会有这些琐碎的声音和影像的存在,也引出摄制的主体“我”来串联起三个人物;同时也希望能唤起人们对于记录琐碎瞬间的热情

从左到右 金沛霖(非创作人员)张楚玥 王宇轩 谭家立 朱皓源 曹澜

XPPen: 风格化的色彩和材质处理使这部作品呈现出多样的情绪基调,在这个过程中你们是如何将这些一一结合的呢?

在整体画面质感上,我们可以放大了一种不完美感,动画本质是逐帧构建的,而要模仿摄影的“瞬间捕捉”属性,我们就刻意制造不完美的感觉,比如构图偏移、虚焦、光晕,老旧摄像技术的特点。围绕回忆我们把他们组织在一起。
动画本质上是逐帧构建的完美幻象,而摄影的魅力往往在于其瞬间捕捉的偶然性与物理载体的局限性所带来的“缺陷”——那些构图偏移、意外虚焦、眩光光晕、胶片颗粒或磁带的噪波,恰恰是真实感和时间痕迹的证明。我们不是在模仿摄影的“美”,而是在模拟摄影作为“见证者”的“不完美”。 在《我不在的明天里》中,特别是围绕“回忆”这一核心主题,这些“不完美”的元素被我们系统性地组织起来,成为叙事和情绪的载体。

XPPen: 你们希望《我不在的明天》这部作品能传达给观众什么?

《我不在的明天》里,大部分镜头都在捕捉一些生活碎片:行李箱、菜市场、收费站。这些并不起眼的瞬间,恰恰是人的存在感最真实的痕迹。即使“我”消失了,世界当然会继续运转,但这些微小的记忆,像尘埃一样沉积在他人心里,悄悄改变着他们之后的选择。
影片的结尾并没有强调“我”的存在,而是让这些生活的旁观者——陌生人、母亲、恋人——在各自的轨迹里,微妙地偏离了原本的路径。
我们希望,观众在观影后,心里能留下一个小小的火花。也许不会立刻感受到它,但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或许会想起: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微小交集,真的可能改变些什么。哪怕只是一个瞬间